首页

优美之家踩踏调教

时间:2025-05-26 04:44:30 作者:埃及小伙“入川记”:中国不只是“世界工厂” 浏览量:69826

  中新网成都5月25日电 题:埃及小伙“入川记”:中国不只是“世界工厂”

  中新网记者 贺劭清

  “在埃及的时候,人们常说中国是‘世界工厂’,因为你在很多物品上都能看到‘Made in China’,全世界的人都想和中国做生意。但在中国生活的7年,我深深感受到,中国不只是‘世界工厂’。”25日上午,埃及小伙史小龙鼓励自己在成都都江堰求学的表弟继续精进中文。

  在史小龙看来,学中文是搭建一座桥,可以帮助使用者更好了解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、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,以及这个国家快节奏与慢生活并存的另一面。

  史小龙原名阿卜杜齐兹·拉马丹。在埃及法尤姆大学上学期间,怀着对中国文化的好奇,他选修了中文作为第二外语,并为自己取了一个寓意深远的中文名“史小龙”——“希望自己的中文,像李小龙的功夫那样厉害”。

  大学毕业后,史小龙毅然来到中国四川“闯荡”,并成为成都青白江区的一名幼儿园英语老师。

史小龙在成都给中国学生讲课。史小龙供图

  “小时候,我就沉浸在中国电影与中文歌曲的世界里,并天真地认为,每个中国人都身怀功夫绝技,个个都是乒乓球高手。”史小龙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,大学期间,只要有空,他就会前往中文系旁听课程,并抓住学校举办的唱中文歌比赛、讲中国故事比赛等一切机会,苦练中文口语。

  如今史小龙不仅能说一口流利普通话,和记者交流时,“安逸”“巴适”“摆龙门阵”等四川方言更是信手拈来。谈及学好中文的秘诀,史小龙将其凝练为——“相信自己、努力学习、不要害羞”。他也常用这12字鼓励自己身边热爱中国文化、学习中文的埃及亲友。

  史小龙坦言,来到中国后,他逐渐明白并非每个中国人都会功夫和打乒乓球,但这并未削减他对这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国度的喜爱,他深深爱上了麻辣火锅、盖碗花茶与川剧变脸。“每有埃及亲友来四川,我必定会带他们去公园喝茶,去市中心看车水马龙。中国人既能为梦想拼搏奋斗,又懂得享受生活,两者结合才是真正的中国。”

  史小龙所居住的成都青白江区地处中国内陆,这里虽然不沿边、不靠海,却凭借成都国际铁路港的国际班列网络和全球陆海货运配送体系,联通着境内外150个城市,实现“买全球”“卖全球”。

  “许多商品无需在电商平台购买,家附近的亚蓉欧国家(商品)馆,就能轻松买到来自30多个国家的特色好物。”史小龙说,每个月都有产自四川的电子产品、新能源汽车从成都青白江区搭乘中欧班列运往欧洲、中亚,这些“中国智造”让中国产品以新的形象走向世界。

  在史小龙看来,中国的活力还在交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。他坐过时速350公里的高铁,也搭乘过跨省公交,而最让他印象深刻的则属刷手机二维码就能进站的地铁站。

  在幼儿园授课时,史小龙常会在中国孩子的要求下,一遍遍地讲述埃及金字塔、木乃伊、尼罗河的故事。“我小时候也这样让我的老师给我讲述中国长城与大熊猫的故事。”史小龙说,埃及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,也是最早加入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的国家之一。随着埃中交流日益频繁,两国民众对彼此的文化更加熟悉。

史小龙在成都过春节。史小龙供图

  随着外籍人员在华交通、购物、支付、居住的便利化措施实施,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旅游,甚至成家立业。史小龙计划在今年8月回埃及,将母亲接到成都和他一起生活。“两年前母亲和弟弟曾来成都旅游,和那时候比,中国有了更多新发展,我迫不及待想让他们看到。”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中新健康 | 国家疾控局积极推进重大传染病规划编制工作

在筹建碑林区图书馆时,杨素秋曾到西安一些区县图书馆做调研。让她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建在乡村的小图书室,虽然设施简陋,图书不算多,员工也只有一个人,但是唯一的员工很用心,会亲自上场给小孩讲绘本,而且每周都会举办活动。碑林区图书馆正式开馆前,杨素秋写了一篇文章做宣传,她提到关于“周末活动”的设想:“可以请我们学校的服装设计老师来讲色彩搭配,请插花师、陶艺师来做工作坊。诗人,我最想请余秀华,我有个学生拍过她的纪录片,不知道托他请不请得到……”

北京推出“大思政课”数字地图

越南首都河内的吉灵—河东线轻轨由中国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,是中越两国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的标志性项目。这条越南首条城市轻轨总长约13公里,自2021年11月投入运行以来,大大节省了当地居民的出行时间,成为了河内新地标之一。

美媒称王毅将访美 中美新一波高层接触来了?

这在张丁月的训练中总会出现。20岁的她,对此早已习以为常。作为一名高山滑雪运动员,张丁月内心对挑战自我有着强烈渴望,这是她表达热爱的方式。

山西新绛鼓乐“鼓”出民间精气神

中俄否决美国涉巴以局势决议草案 中方:草案未要求立即停火

“三林镇是‘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’,现有1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,是上海市内非遗项目最多的一个街镇,镇上对传承民俗文化非常重视。”在唐峥华看来,年节中的民俗活动是展示和保护非遗的重要途径之一,非遗融入古镇居民生活,使得居民可以一起参与到古镇文化记忆的传承和保护中。(完)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